武漢首屆智能建造標桿項目競賽啟動
人氣:發表時間:2024-09-30
9月26日,由武漢建筑業協會、武漢市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長江日報九派新聞和湖北省智能建造產業協作聯盟聯合主辦的“三局科創杯”武漢地區首屆智能建造標桿項目競賽活動正式啟動并向在座企業宣貫。此次競賽活動旨在強力助推住建系統與先進制造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智能建造領域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啟動會現場。
武漢市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石緒國、武漢市綠色建筑發展促進中心主任肖孟、武漢建筑業協會執行會長戴運華、武漢建筑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及中鐵大橋局高級顧問劉自明、武漢建筑業協會秘書長李紅青、湖北省智能建造產業協作聯盟副秘書長張相超,中鐵大橋局、中建三局、中建一局、中建科工、湖北工建、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中南建筑設計院、中冶南方、武漢建工、湖北廣盛、武漢博宏等多家企業代表和專家出席。
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多個應用場景落地,武漢在全國率先編制發布評價標準
近日,九派新聞記者探訪了中建三局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漢芯公館,在項目現場可以看到,項目工地不再是傳統的建設方式,而是智能建造應用場景的集合,BIM協同設計平臺、空中造樓機、遠程塔機控制系統、“智享”智慧工地產品、云砼智慧配送平臺……這些智能建造領域的最新成果構建了從設計到施工、從運維到管理的智能建造體系,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建筑科技盛宴。
智慧工地大屏
中建三局科創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立新表示,此次深度參與此次競賽并冠名“三局科創”杯,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旨在發揮科創公司在智能建造全產業鏈的優勢,助力整合行業資源,持續強化示范引領,以一流的科技建筑產品、履約服務品質、價值創造能力,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為湖北省武漢市聚力打造全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標桿省市貢獻更多三局力量。
據悉,武漢市推進建筑工業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6年,城市探索行業轉型發展新路徑已久。2021年9月,智能建造被武漢市委、市政府列為“965”產業鏈支柱產業之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市領導為各產業鏈鏈長,市城建局作為牽頭單位,推進我市智能建造產業鏈的發展。2022年10月25日,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公布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武漢市入選全國24個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工作為期三年。“推進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列入2023年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項和《政府工作報告》。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綠色建筑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張凱介紹,武漢在全國首批編制發布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示范評價標準,對試點企業從策劃、設計、建造、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出了9類、22項評價標準,對試點工廠從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工程業績方面提出了12類、21項評價標準,對試點企業從基本情況、技術基礎能力、應用實施能力方面提出了7類、15項評價標準,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具體明確的標準體系,讓試點建設有目標、有路徑、可評價。
可感知可復制,武漢搶占智能建造產業新高地
2023年4月25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全市智能建造政策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評價體系初步形成,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施工、工業化建造和智慧化運維等智能建造產業生態基本建立,打造省級以上智能建造示范項目30個、示范基地8個,催生一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產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成果,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專業人才,打造一批行業級、企業級建筑互聯網平臺,創新行業治理數字化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武漢經驗。
《通知》印發后,同年5月聯盟順勢成立,此后一直聚焦五項重點任務:一是凝聚強大合力,加大關鍵技術、重大裝備和基礎軟件系統攻關和應用;二是發揮智庫作用,加快推進湖北智能建造政策和標準體系研究;三是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智能建造管理跟進和創新、產業鏈貫通和延伸、跨專業融合和發展;四是驅動“人才引擎”,構建高水平智能建造人才培儲體系;五是強化示范引領,為智能建造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中鐵大橋局數據中心監控室
據統計,相關主管部門已在全市范圍內精心選取了89個有基礎、有條件的項目、企業、工廠(園區),充分運用智能建造技術,提品質、降成本,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試點成效。一大批智能建造設備廣泛應用,包括中建三局武漢泰康金融中心項目利用第四代“空中造樓機”,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局智能筑塔機,美好集團裝配式構件生產機器人、中建裝飾國內首條幕墻機加工智能化無人生產線等,進一步節約建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第四代“空中造樓機”
湖北省智能建造產業協作聯盟副秘書長張相超介紹,聯盟成立至今,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項目試點方面,將漢芯公館項目的“五個突破”經驗成果推廣應用至漢韻公館、光谷國際社區、中煙中心、宜昌中建之星B地塊等項目,發布了50項《湖北省智能建造典型成果清單(第一批)》;標準體系方面,搭建了以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專項應用為基本框架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已有3項標準通過地方標準立項;系統開發方面,中建三局自主研發并應用了智能建造平臺(DDE),中南建筑設計研究院開發應用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臺,已完成省BIM云平臺“1+3”工具軟件、BIM施工圖審查系統的開發測試。同時,在住建部發布的《發展智能建造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第三批)》中,我省9項經驗入選;武漢市在國家級智能建設試點城市2023年度工作綜合考核中被評為優秀。
升級人才培育體系,讓智能建造可持續發展
2024年9月開學季,三位在漢院士走上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舞臺,與全國的中小學生談“天”,向孩子們介紹他們在月球上“建房子”,用玄武巖織國旗的故事。節目上,丁烈云院士表示,在月球上面建房子,目前至少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就是燒制月壤磚,然后用機器人進行砌筑,另外一種方案,就是直接用3D打印來進行建造。丁烈云院士的話傳達出建造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今數字技術與傳統建造行業日益融合,智能建造將引領建筑和基礎設施領域轉型升級。
“請注意做好施工保護工作、請注意做好施工保護工作……”9月11日,在武漢光谷高新四路(光谷大道~光谷八路)綜合改造工程項目現場,一架無人機正在對項目進行巡視,巡視時間與地點都是通過控制中心提前設置好的,利用無人機智慧巡航技術對施工現場安全、環境質量、施工進度進行實時監控。
該項目經理談日華解釋:“利用無人機智慧巡航技術可以打造現場直播、自動巡檢、隔空喊話、違規取證、事件推送等多個場景應用,完成數據匯聚、共享、分發。除此外,項目上還運用多個物聯網技術,比如智能檢測系統、安全環保監測系統等,這些操作都是由年輕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完成的,目前項目上年輕者居多。”
據悉,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已開設智能建造相關專業,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已獲工信部立項,院企共建,打造“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基地,13家培訓機構開展BIM模型技術員、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智能建造產業工人培訓,累計培訓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各類人員5100余人次,累計獲證5209人次。
“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武漢建筑業協會執行會長戴運華表示,建筑業如果沿著傳統老路繼續走下去,將會越走越難。舉辦武漢地區首屆智能建造標桿項目競賽,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以競賽促發展,遴選出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成果清單,為企業真正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來源:九派新聞)
博悅佳輕質隔墻板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同類文章排行
- 江蘇加強裝配式建筑施工員職業技能
- 像造車一樣造房子!威海大力推進裝
- 新技術新產品帶來河北智能建造新場
- 河南四方面舉措促進民營建筑業發展
- 江蘇智能建造引領綠色建筑新浪潮
- 蕪湖市繁昌區裝配式綠色農房受村民
- 安徽將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電氣化
- 河南濮陽出臺支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 突破千戶!衡水市住建局加速推進裝
- 貴州銅仁建設裝配式綠色農房 打造農
- 好房子“武漢樣本”裝配率達91%
- 安徽省淮北市“2345路徑”下引領裝配
- 綠色又高效 模塊化建筑探索建造新方
- 威海臨港區綠色建筑“碳”尋城市發
- 日照市聚力推動“日照建造”品牌揚